[歷史]為陳壽先生辯解

生活體驗,心情故事,文化休閒,吃喝玩樂等話題分享。

[歷史]為陳壽先生辯解

文章RogerShih 發表於 週三 7月 31, 2002 5:51 pm

轉自台大電機 BBS Sango 版. 陳壽的三國志評價在二十五史中評價很高, 簡潔而盡量客觀, 捨棄很多已經不可考的事蹟, 使得整本三國志的記載可信度變高, 然而也因為太過於簡要, 使得很多重要的事蹟跟考證變的困難.

幸好有斐松之, 沒有他收集的更多的野史參考資料, 研究三國史恐怕會更難.


發信人: TACHIBANA.bbs@celab2.ee.ntou.edu.tw (五丈武國公大元帥狼刃), 看板: Sango
標 題: 為陳壽先生辯誣
發信站: 海洋電機 BBS (Wed Jun 3 12:15:10 1998)
轉信站: Maxwell!bbs.ee.ntu!freebsd.ntu!news.cs.nthu!news.cis.nctu!news.iim.nct

  本文內容大部分取自心形線兄去年10月20日的舊post《駁〈晉書•
 陳壽傳〉對陳壽的曲筆》,以及清代學者王鳴盛先生的《十七史商
 榷》。謹望以本文對兩者約略能有補充與整理之效。

************************************************************

  譏論陳壽《三國志》之缺失的人,認為陳壽:
 一. 因為索求米糧不成,遂不為丁儀、丁廙立傳記。
 二. 因為私人怨憾的緣故,譏刺諸葛亮。
 這兩件事記載在《晉書•陳壽傳》中,它提到說:
 「或云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
 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
 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 ,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
 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
 之。」
 尤其是上述第二點,有人便據此認為,陳壽對諸葛亮,以及蜀漢頗
 有微詞。甚至有說法指陳壽之父為大將陳式,而以《三國演義》第
 100回箕谷兵敗,諸葛亮斬陳式的劇情,說明陳壽之於諸葛亮乃至
 於蜀漢,有「殺父之仇」,因此以曹魏為正統,尊魏卑蜀。

   《陳思王曹植傳》:「曹植既已因為才幹被曹操另眼相看,而
 丁儀、丁廙、楊修等人還作他的羽翼從旁擁護幫助。」《衛臻傳》:
 「太祖久久不立太子,又稱奇珍貴臨菑侯(曹植),丁儀等人遂作
 他的羽翼。」我們在今日,可以有一種批判帝王統治的眼光,然而
 在讀史時,必須考慮到我們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所以超過古
 人」,而「每個人都無法超越他的時代太遠」,所以不能忽略古人
 有古人所受的禮數、教育、思想型態。在現代,我們可以哄抬自己
 希望支持的領導人,但是在古代不同,這就好比在古代沒有言論自
 由一樣。在古代,助人「奪嫡」,是擾亂國家的根本,是罪大惡極;
 關於這一點,我們從《孫和傳》裴氏自注的評論中,就可以瞭解到
 古人的觀念。在曹丕、曹植兄弟的「奪嫡」鬥爭中,罪過最為重大
 的,就是丁儀、丁廙等人。

   另外,毛玠、徐奕、何夔、桓楷等人,皆是諫言鯁直的大輔臣,
 丁儀等人,卻交相地構陷他們入罪,疏遠排斥他們。丁儀、丁廙這
 兩人,實在是巧言佞臣中的尤其甚者,哪裡還能夠立佳美的傳記呢。

   《陳思王曹植傳》中說得很清楚:「文帝曹丕一登上魏王之位,
 就誅殺丁儀、丁廙以及丁家的男口。」我們至少可知,曹植是曹丕
 的眼中釘,肉中刺,因對曹植無法下手,遂拿丁儀等人并其家口開
 刀。男口既被曹丕抄斬,哪可能有子在晉朝成立後,被陳壽索賄﹖
 此說的始作俑者,連這樣的道理都不懂,他們到底對史事的瞭解還
 有多少呢﹖實在是缺乏知識。《晉書》引用此說而未發現,成為瑕
 疵與憾事,結果這也成為對該書本身的侮辱。

   況且,繆鉞先生《三國志補注》前言,引朱蠡尊先生《暴書亭
 集》說到,陳壽對於曹魏的「文士」,只有替王粲、衛覬、劉廙、
 劉劭、傅嘏五個人立了本傳;取王粲是談他興辦造就了典章制度,
 取衛覬是談他有淵博的學識、經綸典故。若提到徐幹、陳琳、應瑒、
 劉楨,也僅在《王粲傳》中附文;而《王粲傳》附文寫到說:「沛
 國人丁儀、丁廙,弘農人楊修、河內人荀偉亦有文采。」又在《劉
 廙傳》附文寫到說:「與丁儀共同論述刑法體制。」如此,對於丁
 儀等人也足夠了,到底還要陳壽先生怎麼樣。除了王粲之外,孔融、
 陳琳、徐幹、阮瑀、應暘、劉楨六個人都沒有本傳,連建安七子中,
 都有六個人沒有本傳了,那麼還算不進建安七子的丁儀、丁廙,憑
 什麼特別另外立個人本傳呢﹖何況在古時丁儀等人還是罪行重大的
 奸佞臣子。《晉書》所引譏刺陳壽先生的人,其用意實在令人匪夷
 所思。

   朱蠡尊先生《暴書亭集》也說到:「街亭之敗,壽直書馬謖失
 亮節度,舉動失宜,為張郃所破,初未嘗以父參謖軍被罪藉隙咎
 亮。」此論一針見血。陳壽先生如果怨恨諸葛亮,便可以在此掩護
 馬謖,把全部的責任都推到諸葛亮身上;過不在馬謖,則亦不在參
 軍其父。但是只在《馬良傳》提到「諸葛亮違背眾人的意見拔用馬
 謖」,這也只是記錄事實,當時討論軍情的人皆說認為應該任命有
 豐富經驗的宿將吳壹、魏延等當先鋒;而除此外,陳壽先生也並沒
 有加油添醋,挾怨報復。更重要的,《諸葛亮傳》中說馬謖「違逆
 諸葛亮的策略指揮(「節度」),舉止行動失所適宜」,才被張郃
 大破,直接寫是馬謖的過錯。

   說諸葛亮將略非其所長,朱蠡尊先生《暴書亭集》說到:「至
 謂亮應對非其所長,則張儼、袁準之論皆然,非壽一人私言也。」
 況且諸葛亮為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原本就沒有必要一定要以用兵為
 長處。看到陳壽先生在《諸葛亮傳》之後評論說,諸葛亮推行政
 治,「廣開誠信的心性,發布公正的大道」,「行善者沒有因為微
 薄而不受獎賞的,為惡者沒有因為纖細而不被貶謫的」,「最後,
 在他的家邦疆域之內,大家都感佩敬畏而愛戴他,刑罰政令雖然嚴
 峻,而沒有人怨恨,是因為他用心持平而勸導訓戒都明確的緣故。」
 洋洋灑灑,他歌頌孔明可以說獨到地見其重要的部分。

   我們看看諸葛瞻的事情。蜀漢後主炎興元年(263),曹魏征
 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鄧侯鄧艾,偷越陰平道,江由守將馬邈
 投降。蜀漢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諸葛瞻,督帥眾軍,前進到
 涪縣時停兵屯住。尚書郎黃崇,是黃權還留在蜀漢的兒子,他屢屢
 苦勸諸葛瞻應該迅速前行佔據險要,絕不可以讓敵軍得以進入平坦
 地帶。諸葛瞻猶豫沒有採納,黃崇多次極力勸說,到聲淚俱下,但
 仍沒有被諸葛瞻採納。鄧艾旋即就長驅直入,諸葛瞻的前鋒部隊被
 擊破,遂退還在綿竹屯住。鄧艾派人送信勸誘諸葛瞻說:「若您投
 降魏國,艾一定上表您封為琅邪王(諸葛瞻為徐州琅邪郡人氏)。」
 諸葛瞻大怒,斬鄧艾的信使。遂決戰,大敗,臨陣身亡,時年37歲。
 長子諸葛尚,和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的兒子)、尚書張遵(張苞
 的兒子)都在此役身亡;黃崇激勵部下軍士,相期約好要戰到死去,
 臨陣對敵時也為國捐軀。

   諸葛瞻看來才能平凡。《諸葛亮傳》中是這麼說的:「瞻工書
 畫,彊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
 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
 有過其實。」(「諸葛瞻工於書法繪畫,記憶力很強,蜀人追思諸
 葛亮,都愛戴諸葛瞻的才思敏捷。每當朝廷有了一件善政佳事,雖
 然並非諸葛瞻所建立提倡的,百姓都奔走傳告說:『這是葛侯所做
 的。』所以美好的名聲、溢滿的稱譽,有超過其實際狀況。」)

  《晉書》中譏刺陳壽先生的人說法是:「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
 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亮「『無』
 應敵之才」,陳壽先生有哪一句是這樣寫的﹖又是哪裡寫到「瞻
 『惟』工書」﹖一字之訛,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越傳與實際情形
 相差越遠,幾乎是對陳壽先生寫史態度的蓄意中傷。諸葛瞻在書畫
 以外的才能,並不明顯;對於諸葛瞻斬使拒降的事蹟,並沒有隱瞞
 不寫,這正用以表現出干寶先生評論的精神:「諸葛瞻雖然智略不
 足以扶正危亡,勇猛不足以拒守敵人,但能夠於外不辜負國家,於
 內不改易父親的志節,他的忠烈、孝順,都保存了下來。」況且
 「名過其實」,並非貶損他的才能,而只是指他擁有的名聲還要更
 大許多倍,如此而已。這些原本都是單純的事實記述,而還能被拿
 來攻擊陳壽先生,就是連小弟這「武侯迷」,也認為這些人有病,
 簡直歇斯底里,未免反應過激。《晉書》多引用雜書之說,是故常
 常有多餘、穢亂,所以乞討米糧以及其父親坐罪被 這種事,也雜
 錯地採用寫入本傳中;即便如此,《晉書》本身在此說前面原本就
 冠有「或云(或有人說)」,就證明連《晉書》的作者,也並不確
 定這些說法。這些譏刺陳壽先生的人,套個柏楊先生的用語,就像
 是一群「瘋狗」,到處亂咬。

   陳壽先生會因私人恩怨,造成他寫史角度的質疑,前面已經清
 楚地駁斥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否對蜀漢「頗有微詞」。陳壽
 先生雖然看似以曹魏為正統,但《三國志》的撰書方法,是取法於
 《國語》:三國一並陳列,並沒有尊、卑的分別,而各稱為《魏
 志》、《蜀志》、《吳志》。倘若真的有尊曹魏為帝的意思,而把
 孫吳、蜀漢視為僭國偽國,就應當用《魏志》作全書的名字;就像
 魚豢的《魏略》,用「魏」作全書的名字,記述上則兼有蜀漢、孫
 吳的部分;把蜀漢、孫吳仿效《晉書》的體例,各自撰寫傳記,而
 不應當用《三國志》作書名。況且從書中的稱謂,可顯示分明:曹
 魏的皇帝稱「帝」,妻子稱「皇后」;蜀漢則稱為「先主」、「後
 主」,而多不稱他們的姓名,妻子稱「皇后」;《吳志》中惟有孫
 權稱「帝」,又多以他的名字稱呼,其餘的也都稱呼他們的名字,
 妻子稱「夫人」。蜀漢、孫吳二國,顯示出的區別,是著書者有用
 意的地方。因為蜀漢承紹漢朝之後,不臣服於曹魏,也未嘗屈服於
 曹家,和江東奉上降表自稱臣子,比較起來,已經不能夠同日而語。
 又《蜀志》傳記的數目,雖然僅有曹魏的一半,而記載蜀漢的事情,
 特別詳細。譬如登壇告諸天地的文章,曹魏、孫吳都不寫,而特別
 於蜀漢顯著。劉備稱帝時,給太傅許靖、丞相諸葛亮、車騎將軍張
 飛、驃騎將軍馬超的任命策書,皆一一地寫在他們各自的本傳,也
 隱隱寓有以蜀漢為帝的意旨在其中,陳壽先生的用心,十分深長。
 如果說是對蜀漢「頗有微詞」,反而是他對蜀漢的敘述可能有些
 「偏心」;至於什麼「殺父之仇」,根本就完全相反。

   在《廖立傳》說,諸葛亮廢廖立為平民,等到諸葛亮卒世,廖
 立悲泣說:「我終生要披髮左衽在蠻夷之地了!」又在《李平(嚴)
 傳》說李平被諸葛亮所廢,等到諸葛亮卒世,李平就發病去世。李
 平常冀望諸葛亮在時,當會恢復自己的官職,料想以後的接班人不
 能這樣的緣故。這樣不知怎麼還能看做是一個怨恨諸葛亮的人寫的
 文字,如果是,他絕對可以不提。

   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三國志》也不是一本無暇的著作,不遑
 多論;然而,若討論到無學之輩,或有心人士,針對於史家的無稽
 之談或者蓄意中傷,我們應該加以駁斥,還史家一個公道。陳壽先
 生入晉為臣之後,為諸葛亮編撰總集,作表奉上,推崇稱許之至。
 在本傳中,更特別附上其目錄以及上書表,這創了作史家從未有的
 先例,尊崇諸葛亮到了極點。小弟另外post出陳壽先生的《上〈諸
 葛氏集〉表》,大家可以參考看看他的言詞,他幹嘛要如此地推崇
 諸葛亮,更如此吃力地為此向主上解釋﹖蜀地百姓視諸葛武侯如神
 祇,巴西人氏陳壽先生在此流露出由衷的孺慕之情,正是因為諸葛
 亮的「刑罰政令雖然嚴峻,而沒有人怨恨」。看了此表之後,如果
 還要說陳壽先生怨恨諸葛亮,那小弟真的是也只能雙手一攤,無話
 可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察其所由,觀其所安,人焉廋
 哉,人焉廋哉」;當一個人對某些人己經有設定立場時,再怎樣他
 都能挑錯,信不信就看個人,勉強不得的。

--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此其張嶷、潘濬之謂歟﹖


--
※ 來源: 海洋電機 遺忘的國度[bbs.ee.ntou.edu.tw] § From: [ind.ntou.edu.tw]

--
全世界的個人網站版工中,最遜、最窮的一個就素偶 :cry:
頭像
RogerShih
論壇遊俠
論壇遊俠
 
文章: 5773
註冊時間: 週一 12月 04, 2000 8:59 pm
來自: 中華民國的豬窩

回到 生活休閒哈拉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