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 (Chopin) ∼ 鋼琴協奏曲
發表於 : 週四 6月 16, 2005 1:16 am
蕭邦 (Frederic Chopin)
from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d/cl_composer.php?p_no=0000006831
蕭邦是個混血兒,父親是法國流亡波蘭的教師,母親則為波蘭人,生在華沙、長在華沙。蕭邦六歲開始學鋼琴,八歲時公開登台演奏。1826年進入華沙音樂院,在這個學校待了三年。這段時間,他曾在沙龍演奏,創作過一些輪旋曲、波蘭舞曲與馬祖卡舞曲。
1829年蕭邦發表《f小調鋼琴協奏曲》,雖然這首協奏曲創作的年代早於《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但通常被稱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這一年他還在維也納舉行音樂會、訪問布拉格與德雷斯登兩地。1830年因波蘭為俄國佔領,蕭邦不得不離開華沙,自1831年起定居巴黎。
蕭邦在巴黎認識了許多音樂家,如,李斯特、孟德爾頌、白遼士等人,也與他們維持良好的關係。基本上,在巴黎的生活並沒有經濟上的困擾,他以教鋼琴與舉行音樂會為生,音樂家們賞識他、音樂會受到大眾的歡迎,教授音樂的的報酬也很好,他在巴黎的發展相當順利。
from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d/cl_composer.php?p_no=0000006831
蕭邦是個混血兒,父親是法國流亡波蘭的教師,母親則為波蘭人,生在華沙、長在華沙。蕭邦六歲開始學鋼琴,八歲時公開登台演奏。1826年進入華沙音樂院,在這個學校待了三年。這段時間,他曾在沙龍演奏,創作過一些輪旋曲、波蘭舞曲與馬祖卡舞曲。
1829年蕭邦發表《f小調鋼琴協奏曲》,雖然這首協奏曲創作的年代早於《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但通常被稱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這一年他還在維也納舉行音樂會、訪問布拉格與德雷斯登兩地。1830年因波蘭為俄國佔領,蕭邦不得不離開華沙,自1831年起定居巴黎。
蕭邦在巴黎認識了許多音樂家,如,李斯特、孟德爾頌、白遼士等人,也與他們維持良好的關係。基本上,在巴黎的生活並沒有經濟上的困擾,他以教鋼琴與舉行音樂會為生,音樂家們賞識他、音樂會受到大眾的歡迎,教授音樂的的報酬也很好,他在巴黎的發展相當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