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感記敘XI|再次感受極致的 STAX 靜電家聚
發表於 : 週五 8月 01, 2014 6:33 pm
本篇是聽感記敘IX 的正統續作,近日受 leaf428 前輩的私下邀請,聽聽最新調整的靜電系統,爾後我會同兩、三好友們前去赴約,在此感謝葉大的盛情款待,期待您早日攻頂。
主要器材配置
訊源同樣為 C.E.C TL51XR,作為純轉盤輸出,機身底座中央處分別襯墊 Golden Sound 陶瓷角錐,呈現出三角形狀,保留原廠附贈的腳座。
保險絲 : HifiTuning Supreme
電源線 : Siltech Berlin
連接壁插 : Oyaide R1
STAX 中階靜電耳擴 SRM-006tS,類比訊號經由 TaraLabs 8NCu XLR 輸入,真空管換為美國管,型號已無從考究。
各位有無發現,器材、配件多處使用 X 字樣的導震小圓片,將大震動傳導至小震動,實際效果如何,我沒比較過,無從證明起。
保險絲 : HifiTuning Supreme
電源線 : Zonotone 6NPS-5.5 Grandio
連接壁插 : Furutech GTX-D(R)
Rebel 金屬角椎。
C.E.C TL51XR 配合 Oyaide AR-910 數位輸出至純解碼 North Star Design Supremo,相較於上次聚會聆聽的 Excelsio 更上一層樓。機身下方襯墊著 Rebel 金屬角椎,以及葉大自行裁切的木板。
保險絲 : HifiTuning Supreme
電源線 : Nordost Heimdall2
連接壁插 : Furutech GTX-D(R)
阿誠接地盒搭配 PTT 接地盒,墊材為 AT6099,使用自製銀線連接至排插內。
注意到了嗎?排插上的淺綠色配件為「全民接地」,將水線、地線接在一起,達到最好的接地效果。
排插外殼為 ATL 製品,內置兩顆壁插 GTX-D(R)、Oyaide R1,下方安插鐵三角 AT6099 墊材,總插座則為 Wattgate 381 RH。
線材配置圖 1。
器材連接線材處,全部使用金剛砂包吸收震動,葉大說 : 「相較於放置於器材正上方,擺放在此處效用更好。」
線材配置圖 2。
原本應平躺於地板之上的線材,因為有了木製線架,可以吸收震動。
聆聽喜好 & 個人口味
我對於資訊量有著極高的要求,最少得反映出音源應有的基本訊息,而且細節表現必須以溫順柔和、自然流淌的方式呈現,不至於誇張、突兀。
人聲詮釋方式必須細膩而流暢、緻密而連貫,不喜歡過於緩慢、黏滯、粗糙的聲音,必須能完整地表達歌者的情感起伏、樂曲字間段落的尾韻。
中高頻必須保持著良好的明亮度、通透感,晦暗、悶塞、暖糊均不合乎我的口味 ; 低頻儘量呈現出明確的形體感,紮實且凝聚、飽滿且沉穩,收放自如,量感適可而止,不宜過於拖沓。
簡而言之,我喜歡細膩、內斂的聲音,情感流露自然、宛轉,作為一位純粹的欣賞者,總期望耳機能夠徹底挖掘音樂中的 Emotion,不僅僅重現樂曲的還原,而是以設計者自身的理念,傳達出歌者與演奏者投入時的情緒。
我對於樂器真實度亦有要求,可以接受適度地美化(音樂性),但是染色不能過於濃烈、調音可以有廠家獨特的審美,前提是建立在良好素質(音響性)之上,才不至於偏離演唱者或演奏者想表達的意境。
聽感大異其趣的中階靜電,STAX SR-507
【聽感記敘X】STAX 靜電耳機巡禮 in 源音一文,對於 STAX 靜電系統的風格已有十分詳盡的描述,首先是靜電耳機擁有「反映前端細微差異」的能力,對於器材、電源、線材、配件等極度敏感,不同搭配、不同調整皆會導向成不同的聲音。
其次,中高階靜電耳機均具備全頻段的細膩、綿密、流暢、連貫,輔以分毫畢現的超高解析力,以及自然、柔順的詮釋風格,才能呈現出靜電特有的「畫面感」。
這次葉大家系統的聲音變化極大,印象中上次 SR-507 顯得細膩、清冷、飄逸,透明度極高,頻段分布趨近於倒金字塔。
今回聲音飽滿度、形體感俱足,樂器層次感仍然出色,人聲口型終於正常了,不再是橢圓狀而是趨近於正圓形,箇中差異有如 APS-C 升級至 Full Frame,更加注重全景描繪,細膩之餘增添幾許韻味、暖色調,至於細節表現依舊良好,只是呈現得更凝聚且實在,並非以往鬆散的形式。
少數可惜之處是重量感,即是形體、密度、力道收束的變化,我認為在台中源音聽過的 SR-507,低頻質感、重量感兼而有之,下潛自然是上位機 SR-009 最為出色。
綜合幾次的聆聽經驗,SR-507 或許受制於 Lambda 系列採用的橢圓形振膜,橫向、縱向音場較為窄小,唯獨深度尚可,所幸未如上次那般,人聲口型拉伸為橢圓狀,且位置貼近於聽者,難免有些壓迫感。
第二套器材配置
接著是朋友帶去的 NAR Audio Lab DAC 101.3,USB 線材為電光火石 FR-CD-8110。
KOSS 原廠靜電耳擴 E/90。
歷久彌新的平價靜電耳機,KOSS ESP-950
我對 ESP-950 的看法依然如出一轍,這是非常有樂感、有音樂性的耳機,經由 ESP-950 所詮釋的音樂,擁有特殊的帶入感,NAR Audio Lab DAC 101.3 前端配置下,聲音特性接近於動圈,特別是低頻表現方式,寬鬆、舒服、耐聽、不帶侵略性,隱約有微微地擴散感,全頻段銜接流暢,雖然細節重現能力不若 STAX SR-507 來得全面,可是對於音樂的整體描繪讓人難以忘懷,因此從器材、耳機的選用,完全可以推論出該用家的喜好。
當解碼器替換為 Calyx DAC24/192,使用後端 RCA 輸出至前面板的 AUDIO INPUT,線材為 Wireworld 3.5mm to 2RCA,全頻透明度大幅提升,低頻更加緊實些,細膩感達到靜電應有的水準,此番證明 ESP-950 尚有潛力可挖掘。
原物主尚有一款停產已久的 KOSS A250,外觀同 ESP-950 相差彷彿,乍看之下,「動圈版 ESP-950」的傳聞果然不假,唯有從耳機支架的銘牌處,方能正確辨認無誤!
聲音充滿「趣味性」的耳機,SONY MDR-XB1000
聚會中途隨意聆聽 MDR-XB1000,訊源為 HM-901,音樂聲響起後,足足配戴十秒之久,摘下耳機脫口而出 : 「MDR-XB1000 聽人聲像是在呻吟,聲音毛躁,顆粒感粗大,低頻量大又毫無質感,實在無法稱之為健康、優秀的聲音。」
內心暗想 : 「撇開過於擁腫的低頻,如果拿來重播(愛情)動作片,效果應該不錯(大笑)。」
冷門耳機依然有好聲音,beyerdynamic)))) T5p
T5p 是款被邊緣化的封閉式旗艦耳罩,聲音著實優秀,單論流行樂,人聲細緻、滑順、紮實,密度極高,低頻質感頗佳,可是為何那麼冷門?猜想是定位衝突的緣故,如果價格能夠再親民些,想必會是一款極具競爭力的隨身兼家用耳機。
話說回來,T1、T5p 兩款價位相近,但是驅動要求實在差距甚遠,日後若沒打算搭建高端家用系統,可以優先考慮後者。
【題外話專欄】源於加拿大、技術背景深厚的 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晚上夥同朋友們在音悅「續聽」,一位朋友想嘗試 Calyx M 的聲音,詳細感受暫且不論,有興趣可以私下再聊(微笑)。之後主要聆聽家用系統,請音悅台北店經理幫忙搭配線材,訊源為慣用的筆電,安裝好驅動後以 ASIO 輸出,線材為 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 USB、法老電源線,前端器材則是今日的意外驚喜 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INVICTA 是本人聽過聲音最具水平的 DAC/耳擴一體機,我認為應付 HD800 沒問題,其他器材我還不敢說,目前聽過 Invicta 可以完好地驅動 HD800,人聲密度、質感均達到高水準,背景樂器的層次感分明,全頻段相當流暢,由上而下、由高至低、有如瀑布直瀉而下的大氣聲音,空間感未如驅動不佳般假、大、空,受惠於充盈的微細節、弱訊號積累,呈現方式非常飽滿且凝實。當然如此詮釋的 HD800,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喜好,因為音場其實不大,空間感呈現扁圓狀,縱深稍窄,勝在密實,我喜歡如此演繹的 HD800,這才是耳機應該有的聲音。
近期大熱的平板耳機 HE-560,從其身上聽到稍許「刻意的理性」,每項音符雖然明確,卻又迅速地收束、帶過,我所期望的聲音應該更有音樂性、更有感染力,當然箇中取捨得交由聆聽者自行抉擇,以自身口味來說,理想聲音是在音響性與音樂性、素質與聽感間取得平衡。
再來評論低頻表現,HE-560 明顯勝過中階靜電套裝,平板耳機絕佳的低頻形體感,極少在高階動圈耳機聽過,可是重現流行樂曲時,作為主位的人聲受到低頻若有似無地干擾,HD800 卻沒有上述問題,而是專注於聲音整體感的描繪。論整體聆聽感受,此套前端下我會選擇 HD800 而非 HE-560,可能是器材、搭配的問題,日後若有機會,希望能夠在 HM-901、原廠底座、EF-6 等官方配置下,聽到 HE-560 真正的聲音。
主要器材配置
訊源同樣為 C.E.C TL51XR,作為純轉盤輸出,機身底座中央處分別襯墊 Golden Sound 陶瓷角錐,呈現出三角形狀,保留原廠附贈的腳座。
保險絲 : HifiTuning Supreme
電源線 : Siltech Berlin
連接壁插 : Oyaide R1
STAX 中階靜電耳擴 SRM-006tS,類比訊號經由 TaraLabs 8NCu XLR 輸入,真空管換為美國管,型號已無從考究。
各位有無發現,器材、配件多處使用 X 字樣的導震小圓片,將大震動傳導至小震動,實際效果如何,我沒比較過,無從證明起。
保險絲 : HifiTuning Supreme
電源線 : Zonotone 6NPS-5.5 Grandio
連接壁插 : Furutech GTX-D(R)
Rebel 金屬角椎。
C.E.C TL51XR 配合 Oyaide AR-910 數位輸出至純解碼 North Star Design Supremo,相較於上次聚會聆聽的 Excelsio 更上一層樓。機身下方襯墊著 Rebel 金屬角椎,以及葉大自行裁切的木板。
保險絲 : HifiTuning Supreme
電源線 : Nordost Heimdall2
連接壁插 : Furutech GTX-D(R)
阿誠接地盒搭配 PTT 接地盒,墊材為 AT6099,使用自製銀線連接至排插內。
注意到了嗎?排插上的淺綠色配件為「全民接地」,將水線、地線接在一起,達到最好的接地效果。
排插外殼為 ATL 製品,內置兩顆壁插 GTX-D(R)、Oyaide R1,下方安插鐵三角 AT6099 墊材,總插座則為 Wattgate 381 RH。
線材配置圖 1。
器材連接線材處,全部使用金剛砂包吸收震動,葉大說 : 「相較於放置於器材正上方,擺放在此處效用更好。」
線材配置圖 2。
原本應平躺於地板之上的線材,因為有了木製線架,可以吸收震動。
聆聽喜好 & 個人口味
我對於資訊量有著極高的要求,最少得反映出音源應有的基本訊息,而且細節表現必須以溫順柔和、自然流淌的方式呈現,不至於誇張、突兀。
人聲詮釋方式必須細膩而流暢、緻密而連貫,不喜歡過於緩慢、黏滯、粗糙的聲音,必須能完整地表達歌者的情感起伏、樂曲字間段落的尾韻。
中高頻必須保持著良好的明亮度、通透感,晦暗、悶塞、暖糊均不合乎我的口味 ; 低頻儘量呈現出明確的形體感,紮實且凝聚、飽滿且沉穩,收放自如,量感適可而止,不宜過於拖沓。
簡而言之,我喜歡細膩、內斂的聲音,情感流露自然、宛轉,作為一位純粹的欣賞者,總期望耳機能夠徹底挖掘音樂中的 Emotion,不僅僅重現樂曲的還原,而是以設計者自身的理念,傳達出歌者與演奏者投入時的情緒。
我對於樂器真實度亦有要求,可以接受適度地美化(音樂性),但是染色不能過於濃烈、調音可以有廠家獨特的審美,前提是建立在良好素質(音響性)之上,才不至於偏離演唱者或演奏者想表達的意境。
聽感大異其趣的中階靜電,STAX SR-507
【聽感記敘X】STAX 靜電耳機巡禮 in 源音一文,對於 STAX 靜電系統的風格已有十分詳盡的描述,首先是靜電耳機擁有「反映前端細微差異」的能力,對於器材、電源、線材、配件等極度敏感,不同搭配、不同調整皆會導向成不同的聲音。
其次,中高階靜電耳機均具備全頻段的細膩、綿密、流暢、連貫,輔以分毫畢現的超高解析力,以及自然、柔順的詮釋風格,才能呈現出靜電特有的「畫面感」。
這次葉大家系統的聲音變化極大,印象中上次 SR-507 顯得細膩、清冷、飄逸,透明度極高,頻段分布趨近於倒金字塔。
今回聲音飽滿度、形體感俱足,樂器層次感仍然出色,人聲口型終於正常了,不再是橢圓狀而是趨近於正圓形,箇中差異有如 APS-C 升級至 Full Frame,更加注重全景描繪,細膩之餘增添幾許韻味、暖色調,至於細節表現依舊良好,只是呈現得更凝聚且實在,並非以往鬆散的形式。
少數可惜之處是重量感,即是形體、密度、力道收束的變化,我認為在台中源音聽過的 SR-507,低頻質感、重量感兼而有之,下潛自然是上位機 SR-009 最為出色。
綜合幾次的聆聽經驗,SR-507 或許受制於 Lambda 系列採用的橢圓形振膜,橫向、縱向音場較為窄小,唯獨深度尚可,所幸未如上次那般,人聲口型拉伸為橢圓狀,且位置貼近於聽者,難免有些壓迫感。
第二套器材配置
接著是朋友帶去的 NAR Audio Lab DAC 101.3,USB 線材為電光火石 FR-CD-8110。
KOSS 原廠靜電耳擴 E/90。
歷久彌新的平價靜電耳機,KOSS ESP-950
我對 ESP-950 的看法依然如出一轍,這是非常有樂感、有音樂性的耳機,經由 ESP-950 所詮釋的音樂,擁有特殊的帶入感,NAR Audio Lab DAC 101.3 前端配置下,聲音特性接近於動圈,特別是低頻表現方式,寬鬆、舒服、耐聽、不帶侵略性,隱約有微微地擴散感,全頻段銜接流暢,雖然細節重現能力不若 STAX SR-507 來得全面,可是對於音樂的整體描繪讓人難以忘懷,因此從器材、耳機的選用,完全可以推論出該用家的喜好。
當解碼器替換為 Calyx DAC24/192,使用後端 RCA 輸出至前面板的 AUDIO INPUT,線材為 Wireworld 3.5mm to 2RCA,全頻透明度大幅提升,低頻更加緊實些,細膩感達到靜電應有的水準,此番證明 ESP-950 尚有潛力可挖掘。
原物主尚有一款停產已久的 KOSS A250,外觀同 ESP-950 相差彷彿,乍看之下,「動圈版 ESP-950」的傳聞果然不假,唯有從耳機支架的銘牌處,方能正確辨認無誤!
聲音充滿「趣味性」的耳機,SONY MDR-XB1000
聚會中途隨意聆聽 MDR-XB1000,訊源為 HM-901,音樂聲響起後,足足配戴十秒之久,摘下耳機脫口而出 : 「MDR-XB1000 聽人聲像是在呻吟,聲音毛躁,顆粒感粗大,低頻量大又毫無質感,實在無法稱之為健康、優秀的聲音。」
內心暗想 : 「撇開過於擁腫的低頻,如果拿來重播(愛情)動作片,效果應該不錯(大笑)。」
冷門耳機依然有好聲音,beyerdynamic)))) T5p
T5p 是款被邊緣化的封閉式旗艦耳罩,聲音著實優秀,單論流行樂,人聲細緻、滑順、紮實,密度極高,低頻質感頗佳,可是為何那麼冷門?猜想是定位衝突的緣故,如果價格能夠再親民些,想必會是一款極具競爭力的隨身兼家用耳機。
話說回來,T1、T5p 兩款價位相近,但是驅動要求實在差距甚遠,日後若沒打算搭建高端家用系統,可以優先考慮後者。
【題外話專欄】源於加拿大、技術背景深厚的 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晚上夥同朋友們在音悅「續聽」,一位朋友想嘗試 Calyx M 的聲音,詳細感受暫且不論,有興趣可以私下再聊(微笑)。之後主要聆聽家用系統,請音悅台北店經理幫忙搭配線材,訊源為慣用的筆電,安裝好驅動後以 ASIO 輸出,線材為 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 USB、法老電源線,前端器材則是今日的意外驚喜 Resonessence Labs INVICTA。
INVICTA 是本人聽過聲音最具水平的 DAC/耳擴一體機,我認為應付 HD800 沒問題,其他器材我還不敢說,目前聽過 Invicta 可以完好地驅動 HD800,人聲密度、質感均達到高水準,背景樂器的層次感分明,全頻段相當流暢,由上而下、由高至低、有如瀑布直瀉而下的大氣聲音,空間感未如驅動不佳般假、大、空,受惠於充盈的微細節、弱訊號積累,呈現方式非常飽滿且凝實。當然如此詮釋的 HD800,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喜好,因為音場其實不大,空間感呈現扁圓狀,縱深稍窄,勝在密實,我喜歡如此演繹的 HD800,這才是耳機應該有的聲音。
近期大熱的平板耳機 HE-560,從其身上聽到稍許「刻意的理性」,每項音符雖然明確,卻又迅速地收束、帶過,我所期望的聲音應該更有音樂性、更有感染力,當然箇中取捨得交由聆聽者自行抉擇,以自身口味來說,理想聲音是在音響性與音樂性、素質與聽感間取得平衡。
再來評論低頻表現,HE-560 明顯勝過中階靜電套裝,平板耳機絕佳的低頻形體感,極少在高階動圈耳機聽過,可是重現流行樂曲時,作為主位的人聲受到低頻若有似無地干擾,HD800 卻沒有上述問題,而是專注於聲音整體感的描繪。論整體聆聽感受,此套前端下我會選擇 HD800 而非 HE-560,可能是器材、搭配的問題,日後若有機會,希望能夠在 HM-901、原廠底座、EF-6 等官方配置下,聽到 HE-560 真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