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題我很有興趣耶~
其實台灣的維修問題很難做到很好是因為 "消費者與代理商" 二邊都有責任的
因為我自己就是從事精密專業設備的代理商的工程師
我很清礎這中間的 "眉眉角角"
以廠商的立場來說, 維修一直做不好, 原因很簡單, 因為收不到合理的費用~
開版大說, 過保固以後問題更多, 原因就是保固期內其實不是代理商在保固, 也不是代理商自己在修
而是原廠在保固. 因此, 保固期內有任何問題, 是去煩原廠而非代理商自己
但是過了保固期之後呢? 很抱歉, 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原因很簡單, 消費者願意花多少錢修??
舉二個例子.....
1- 我的 Z6000 卡座在美國換過二次磁頭 (送去 TEAC 美國直營分公司), 每次的維修費都高達400元美金以上.
磁頭本身零件不到美金100元, 貴在工資. 但是修回來的確跟新的一樣, 因為有做過精密校正.
2- 使用已11年的專業用的錄放影機, 原價新的約台幣100萬一台, 在台灣修理, 三天一小壞, 五天一大壞,
修好A問題, 隔幾天, B問題出現了. 後來我火大了, 空運二台回美國處理, 平均每台維修費合台幣約35萬~40萬,
我被我老闆罵慘了, 但是回來後, 一直用了二年, 用到換磁頭 (消耗品), 都沒再發生任何其他的問題.
送去美國修, 人家跟我說, 光是檢查與估價的工資, 就要500美金, 就算估價後我不修了,
我也要付500美金. 在我送去美國修之前, 我把台灣三家有能力修這種錄放影機的代理商都找來
問他們, 我一台預算至少30萬, 看台灣有沒有人願意做 "大翻修" 的工作, 結果台灣沒人敢接, 我只好送美國處理.
上面那第二個故事, 為何台灣沒人敢修?? 代理商告訴我, 因為絕對在我老闆那裡請不到款,
在台灣, 除非換零件, 不然很難收到合理的費用.尤其是要收工資, 想都別想. 更何況, 台灣沒有這種技術與設備.
(送美國修, 我老闆必須先付錢, 因此我才被罵慘了, 因為他完全賴不掉他心中最不願意付的 "工資")
當然各位談的是音響, 音響不具有什麼特殊的技術, 都是一般商用電子工程的基礎, 問題是, 消費者願意付多少錢修??
我現在的工作也是遇到類似的問題, 因為以前電子電路, 是可以維修的, 但是數位化時代的來臨
更多設備, 器材, 現在原廠連維修手冊的不發行了, 這到不是為了 "技術保密" , 而是時代變了,
現在數位器材當道, 大多都是微處理器晶片在電路上, 然後每個電路都有軟體 (或軔體) 程式. 發行維修手冊或是印電路圖毫無意義
因為, 除非你有原始程式碼, 不然你完全無從偵測電路上那個零組件有問題. 也因此, 現在從原廠到代理商都在玩一種新的遊戲方式
就是買 "延長保固", 新品保固期如果是一年, 那你再買個三年的延長保固, 也就是總共有四年, 而四年之內, 如果發生故障
那原廠直接幫你換裡面的電路板, 根本不再修機板了 (成本上完全划不來). 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 "睹", 四年你都不壞, 那就是我賺到
而數位化時代的 3C 產品, 四年之後就算沒壞, 你也會想把他給丟了, 因為早已過時嚕.
有一位現年約65歲的老工程師, 他有句名言, "以前類比時代, 帶一台示波器走天下, 因為訊號你看得見, 看得見就知道問題在那
可是現在, 數位時代下, 訊號你還是看得見, 但都是方波脈衝, 你完全不知道訊號內的意義........."
以我現在在做維修的事來說, 目前我們在精密設備的部份, 我自認我們已不叫做 "Engineer 工程師" 了, 而是叫 "Changineer (我發明的字) 更換師"
因為我們只需要找出來問題出在那片板子, 直接換板子就好嚕. 當然更多時候, 我們的維修就只是重新灌軟體就可以了
這裡的重灌指的不是重灌 Windows 那種表面作業軟體, 而是指重新燒錄 Firmware (軔體), 如果消費者知道我們什麼零件都沒換
只是重灌, 試問, 我們怎麼去收錢??? 收重灌工資??? 常常我很感歎, 智慧財產觀念在台灣一般民間裡面還真的是很薄弱的.
也因此, 有一種人材, 在我們電子工程界裡面正在漸漸消失, 那就是以前高工電子科所培養出來的 "技術員". 因為時代變了, 不再需要修理員了.
所以我上面所說的是針對, 台灣維修環境不好, 消費者要負擔的責任部份. 而廠商呢? 廠商的責任是..........
廠商的責任就是在台灣, 我的感覺是太多技術人員只相信 "密笈" 或是只相信口耳相傳的 "小道消息", 甚至只相信 "師父帶徒弟的方式"
這實在是讓我們很難以接受. 曾經有個技術人員告訴我 "不能相信原廠的維修手冊; 看那個就完了......"
天ㄚ, 我不知道這要怎樣形容我的感覺, 我只覺得 "實在夠不專業了......."~
上述我說的案例二, 當時我還覺得真的很丟臉, 因為據我美國的友人回報說 "真是丟台灣的臉, 人家老外還呼朋引伴來看世界奇觀,
因為從未有電視台送回去的錄放影機可以用到這樣爛..." 當然, 同樣的, 工資佔了整個維修費的4/5, 回報來的維修單都是 "xx調整",
可見整台機器零件沒壞多少, 真正的問題在嚴重失調. 我在台灣常看到有技術員, 在沒任何標準儀器設備或是技令 (就是原廠維修手冊)
的情況下, 拿個螺絲起子就亂調一通, 這很糟糕耶. 完全只相信自己的 "經驗", 卻不相信 "科學數據"
(我所知道, 在台灣好像只有竹科工程師, 是完全依照美國那套標準來行事的, 所以在台灣, 竹科會強, 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當然, 我上面的案例是專業設備, 但是回頭來看消費性產品的音響也是一樣,
一個代理商, 要做的好, 一定要投資自己的維修設備才行, 問題是, 以我在台灣的觀察, 過去我只看過
台笙, 宜緯 (做 Luxkit 的那家), 功學社, 新記(SONY), 國際牌進口商品服務中心 (在小南門後來搬去博愛路)....
這幾家有自己的維修室與設備, 還有專業的師傅. 其他的呢??? 現在的代理商, 誰還有自己自備 "工程部" 或 "維技組" ????
生產或代理 CD 唱盤的, 現在有那幾家有真正原版的測試光碟?? 有誰有真正的雷射頭校正設備???
這就是我說廠商要負的責任.
那說了半天, 現在的消費者要怎麼辦? 就像開版大說的, 機器壞了怎麼處理???
我的建議是, 自己勤快一些, 多跑幾間, 現在有很多專門在做音響維修的 "個人工作室"
多跟這些師傅聊一聊, 你自然會發現誰比較實在, 找最能讓你信任的師傅去處理, 然後, 該算工資的算給人家吧
這樣魚幫水, 水幫魚, 這個市場才會活起來的. 台灣其實很臥虎藏龍的, 好的技師不是沒有, 而是要等你自己去發現.
至於專屬零件, 其實這併不困難, 懂英文的人, 網路上搜尋一下, 直接跟國外下單就有了. 在國外的法律可是沒有 "專賣"
也因此, 到處都買得到零件, 只是要懂得門路去找, 就一定找得到. (對好的維修技師來說, 零件尋找根本不是問題)